学院新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在“挑战杯”竞赛中再创佳绩

[2022-04-18]

2022年4月12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科创先行 强国有我”网络主题活动全网直播。我院喜获主赛道国赛三等奖2项,“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科技”专项赛省级特等奖1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为做好此次备赛工作,在校团委牵头组织下,在学校科研院、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师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展现青春风采。

   最终,由潘时龙、张亚梅老师指导的“面向B5G/6G时代的光电振荡器”,徐帆、吴启晖老师指导的“被动式太赫兹智能安检系统”两个项目荣获三等奖。


   

   项目名称:面向B5G/6G时代的光电振荡器

   指导老师:潘时龙、张亚梅

   项目成员:潘洲阳、李平、杨锋、吴怡凡、王爽、蔡宇翔

   项目简介:在5G/6G通信时代,文字、图像和视频等信息必须通过信号进行传输,信号源成为基站中重要的信息承载和传输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基站的通信能力。相比于目前基站中广泛使用的电信号源,本团队研发的光电信号源具有噪声低、信息承载能力强的优势,正快速成为5G/6G时代主流信号源,能够大幅度提升基站的通信能力。目前,团队已申请专利8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EI论文5篇,具有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名称:被动式太赫兹智能安检系统

   指导老师:徐帆、吴启晖

   项目成员:黄旭扬、刘娅、刘子彤、吴光宇、张艺佳、鞠沅良、孙钰晗、姚一可

   项目简介:被动式太赫兹成像技术探测自然体辐射的太赫兹波进行无源成像,然而,目前市场上设备均存在“成像慢、质量差、识别难”的瓶颈。为此,本团队自主研发一套被动式太赫兹智能安检系统,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复用一套光路和采集设备完成双倍窗口的高速成像,大幅提升安检实时性;融合生成对抗网络与语义分割网络,实现干扰情景中人体的智能感知;扩充深度学习容量以强化对不同质量目标和小目标的识别能力。本作品可对人体及隐匿物进行实时成像、干扰滤除和智能识别,在大人流量场所安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竞赛组委会首次举办“揭榜挂帅”专项赛,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企业提需求出题,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学院两支团队揭榜。由刘冰、王薪老师指导的“基于激光直接构建(LDS)&印制电路板(PCB)创新融合工艺的超宽带曲面阵列设计”获得二等奖,由王毅、曹群生老师指导的“超宽带曲面阵列研究”获得三等奖。


   

   项目名称:超宽带曲面阵列——基于激光直接构建(LDS)和印刷板(PCB)融合工艺的超宽带曲面阵列设计

   指导老师:刘冰、王薪

   团队成员:王唯伟、许冬妹、刘鹏

   项目简介:面对高威胁复杂电磁环境下,空中平台天线子系统面临设计挑战,具有超宽带特性的共形天线阵列作为优先解决方案,但面临技术挑战。印刷板(PCB)难以实现曲面设计,新兴激光直接构建(LDS)难以加工多层电路,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加工工艺,LDS和印刷板PCB融合工艺。以PCB工艺设计多层馈电网络,LDS工艺设计天线辐射单元,使用钻孔实现两者之间的物理电气互连互通。设计了一款曲面紧耦合阵列天线和曲面超宽带偶极子阵列天线。为解决曲面多层电路难以集成互联,突破工艺瓶颈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


   项目名称:超宽带曲面阵列的研究与设计

   指导老师:王毅、曹群生

   团队成员:李荣浩、袁航、胡雪容、闵晓凡、朱琳、陈石、夏雨

   项目简介: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宽带信号因其具备:高数据传输率、良好隐蔽性、高分辨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现代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为了满足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需求,本团队设计了一款能够应用于智能蒙皮概念的,具有可回收、尺寸小、单元能够单独维修、适用于多种应用载体、可重构能力强的超宽带天线。


   在“黑科技”专项赛中,由崔益军、刘伟强、王成华老师指导的“芯片指纹-工业互联网安全守护神”获得省级特等奖。

   项目名称:芯片指纹-工业互联网安全守护神

   所获奖项:江苏省特等奖

   指导老师:崔益军、刘伟强、王成华

   团队成员:黎江、姜雨含、董航硕、王保胜、徐天宇、李振国、林梓栎、邹栋桦、修博志、施皓晨

项目简介: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的普及,物联网作为感知层的重要支撑技术,向着高度的智慧化和信息化发展。一旦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加密系统被攻破,将带来的巨大的威胁。传统的软件加密技术,不适合于移动互联网及边缘计算等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因此本团队基于ASIC和新型纳米器件忆阻器提出了轻量级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安全认证芯片,能够提取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偏差而引入的随机差异,并将此作为能够唯一标识此设备的“数字指纹”,具有低功耗、面积小并且不可克隆复制的特点,其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与日常民用等多个领域。


   

   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建设普惠式、培优式、拔尖式多层次渐进的科创培育平台,引导青年以科创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


  友情链接